文图丨师利国
竹山县城,堵河岸边,廊桥附近,桃花源街区有一家酒店叫“老家院子”。几次回老家朋友都安排在这里小聚。头两次我没有在意,但后来又在这里就餐,而且前来就餐的人络绎不绝,引起了我的好奇心。目前餐饮行业竞争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下,这里生意相对发展平稳,真是难得。
上周又到这里,我仔细打量。“老家院子”确实有它独特之处,难怪人们喜欢来这里消费。
从地理位置讲,这里属于闹中取静,没有繁华地段的喧嚣,但离繁华地段仅200多米。在这里就餐,不仅可以品尝美食,欣赏县城的繁华。还可以近距离听到堵河的涛声,尤其是夜晚五彩缤纷的霓虹灯,在堵河的映射下,显得格外漂亮。
“老家院子”大门左侧的廊桥显得那么古朴典雅。一拱弧线串起廊柱,灰瓦,桥墩,桥洞,长椅,楹联,灯箱,好像是为“老家院子”精心设计的景苑。
展开剩余79%“老家院子”西侧后山菜园蔬菜长得十分茂盛。我问龙老板:经营酒店,为什么还要种菜。龙老板说:别小瞧这菜地,你叫它“研学基地”也可以。很多小朋友来这里吃饭,喜欢到这里观赏蔬菜,了解生长过程,亲自参与采摘。你也可以叫“蔬菜自选区”,客人到这里,很多女士喜欢点无公害蔬菜,菜园就是首选。本来没打算点这个菜,但到了菜园看到品种齐全,长势又好的青菜,自然就点了。他们自己采摘,自己清洗,还可以自己烹饪。
听了龙老板介绍,真是醍醐灌顶,太长知识了。开饭店有这么多学问。他们把自然环境发挥的淋漓尽致,这种亲民的经营方式,你还愁客源吗?
“老家院子”大门楹联上写有“老家親朋老家情,老家院子老家菜”,很简单的两句话,就拉近了酒店与顾客的距离。来的客人不是亲朋就是好友,让你感到,来这里那是吃饭?简直就是回家。
曾经在自己老家生活过的人,到了城市后,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家。来到这里,你可以找到回家的感觉。这里有天井院,让你找到小时候躲猫猫踢毽子的回忆。你还可以看爷爷曾经用过的磨刀石,草鞋耙,蓑衣,风扇车,犁耙,旱烟袋。奶奶用过的纺线车,织布机,学生时代用过的算盘。你还可以见到封红缨枪,木盆,搓衣板,水桶,葫芦瓢,扁担,花船,苞谷辫子,竹背篓,竹挂篮,马灯,油雨伞,留声机。
当你看到这些老物件,一定会勾起你的记忆,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。此情此景,把你带入到故乡的回忆,儿时老家院子的场面。当你抚摸到这些物件时,一定会想起历史的沧桑及老人的艰辛。
这些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的老物件, 如今搬到老家院子里,是那么的亲切。生活在城市里的人,由于和农村有天然的联系。虽然对这些老物件的用途不是很了解,出生在城里人,对这些老物件的感情没有农村人深厚。但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, 他们会时常带着自己家人来这里,早早来到这里参观。似乎来这里不是吃饭,而是旅游。
前几次来这里吃饭,我看到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参观这些老物件,时不时提出很多有趣的事,有的大人答不上来,就请酒店服务员介绍。
最关键是这里物美价廉,菜品上乘,服务质量好,让客人有回家之感。一碗老豆腐摆到餐桌,原汁的卤香钻进鼻腔的一瞬间,似乎让你找到儿时的味道。一盘梅菜扣肉,肉皮红得发亮,筷子一夹就颤抖,梅菜吸进了肉汁,不腻反香。似乎让你找到了奶奶的味道,外婆的炒菜的模样。蒸出来的芝麻糖肉,肥肉被芝麻糖紧紧裹住,过去只有过年才有的,现在成了家常便饭。酸辣椒木耳炒子鸡,这可是竹山一道名菜,不知是老祖宗谁发明的。多少游子,凡吃到这个味道,就想起了老家。
这里的腊肉也独具特色,黑里透红,红得透亮。所有的腊肉都来自大山农家喂养,喂的是无公害饲料。用柏树枝烧出的炭火慢慢熏制而成。
有人会说,这些菜在竹山太正常了,但你要知道这可是柴火灶烧出来的。到老家院子,你可看到炊烟缭绕,只有在农村才看得到的画面。一缕缕,一团团,在房子上空聚成淡淡的雾,懒洋洋地随风飘向四周。又像一层薄薄的纱,慢慢舒展。烟里混着柴火的香,饭菜的鲜。
龙老板说,酒店还不断根据客人的口味,推出新的菜肴。以客户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到老家院子吃饭,你的胃口一定会大开,来这里你可以找到回家的感觉,可以找到回家的温暖。
2025.9.2十堰
☆ 本文作者简介:师利国,1957年出生,1976年入伍,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。原创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
编辑:易书生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配资首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