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球的朋友们,有没有发现个怪事儿?
马琳呢?
美国大满贯,他没去。北京大满贯,他人又不见了。这可是国乒女队的主管教练啊,奥运冠军的恩师,怎么说没影就没影了?
一时间,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。说得最多的,就是他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女队。
真的假的?
赛场边上,倒是多了一个忙得脚不沾地的身影。
邱贻可。
这家伙简直是场上最累的人。一会儿要盯着孙颖莎的比赛,给她出谋划策;一会儿又要跑到王艺迪、陈幸同那边,给她们做场外指导。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三瓣用,嗓子都快喊哑了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邱指导身上的担子,重了不是一点半点。
这一下,马琳离队的传闻,好像就更真了。
是不是功高震主了?还是队内有什么别的原因?大家都在瞎猜。
但要我说,这事儿吧,不能只看表面这点热闹。得往根儿上瞅。
国乒现在谁说了算?
王励勤。
自从他坐上乒协主席这个位置,国乒内部其实一直在悄悄地变。以前有些主力队员,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“散养”状态,没个正经的主管教练,这事儿王励勤上任后第一个就给解决了。
比如王曼昱,终于有了个固定的主管教练,不用再当“散装冠军”了
。
这就是个信号。
以前那种论资排辈的老规矩,正在被一点点打破。现在是谁有本事谁上,谁能带队出成绩,谁就说了算。
所以,马琳的“消失”,和邱贻可的“上位”,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宫斗戏。
它更像是一次早就计划好的,自上而下的结构调整。
所以,马リン是被“优化”了?被新人挤走了?
不对。
我琢磨了半天,觉得事情可能恰恰相反。
马琳这哪是“退”啊,这根本就是要“升”!
他要去哪?
一个更大,也更烫手的位置——国乒总教练。
你没听错。这个猜测虽然大胆,但你把所有线索串起来看,会发现可能性非常非常大。
这个位置可不是谁都能坐的。从许绍发、蔡振华,再到刘国梁,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,不仅仅是教练,更是整个球队的灵魂和大脑。他需要考虑的,早就不是一两个运动员的输赢,而是整个中国乒乓球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马琳,他凭什么?
咱们先看他手里的成绩单。他当女队主管教练这几年,女队什么战绩?世界大赛的团体冠军,一个没丢。他带过的队员,在国际比赛里的胜率,高得吓人,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。
这是什么概念?就是稳。把队伍交到他手里,放心。
光有成绩还不够。总教练需要的是能解决大问题,能点石成金的本事。
这就要说到陈梦了。
在马琳接手之前,陈梦是什么状态?技术顶尖,实力超群,但就是差一口气。世界排名第一坐了很久,可一到大赛的关键时刻,特别是奥运会、世锦赛这种,她总是迈不过去那道坎。
眼看着她的时代就要来了,却又总是擦肩而过。那种感觉,别说她自己,我们看着都着急。
马琳来了。
他到底给陈梦灌了什么“迷魂汤”,我们不知道。我们只看到,陈梦变了。她在场上更坚决,更自信,眼神里的东西都不一样了。
然后,就是东京奥运会。
陈梦连拿女单、女团两块金牌,终于圆了梦,登上了职业生涯的最高峰。
把一个顶尖高手,从“优秀”带到“卓越”,这种能力,才是马琳手里最硬的“王牌”。这证明他不仅懂球,更懂人,懂得怎么激发一个运动员心里最深处的能量。
当然,光靠这些过去的经验还不够。
马琳这人,脑子一直没停过。他现在还在北京体育大学读博士呢。一个奥运冠军,功成名就了,还跑去学校里啃那些枯燥的理论。
图什么?
他显然不满足于只当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。他想把自己这些年的实践,跟最前沿的体育科学理论结合起来,形成一套自己的、更科学的体系。
这格局,就不是一般教练能比的了。
一个有顶级实战成绩,一个有带出冠军门徒的成功案例,一个还在不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的人。
你告诉我,这样的人,是不是国乒总教练最合适的人选?
所以啊,他现在从一线队“消失”,很可能就是在为接任总教练做最后的准备。毕竟,那个位置需要更宏观的视角,他需要时间从日常琐碎的训练中抽离出来,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。
国乒这盘大棋,走得是真够深的。
它让我们看到,一个强大的团队,从来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。它总是在不断地自我调整,自我进化,用最合理的人员配置,去迎接下一个挑战。
这一次,可能就是国乒又一次重要的自我革新。
而马琳的转身,或许只是一个更宏大故事的序幕。
(威震天)
炒股配资首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