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三县这回真没画饼!年产7万方建材厂落地,本地盖楼要变"现成乐高"?
最近北三县朋友圈刷屏的消息,不是哪个楼盘开盘,也不是新高速通车,而是个看似普通的建材厂——齐心庄要建年产7万方的新型建材基地。这事儿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仔细咂摸,里头藏着大文章。
先说最实在的,这个厂子能干啥?简单说,以后北三县盖厂房、产业园甚至住宅楼,砖瓦水泥都能本地造。别小看这点,过去搞建设,建材运输成本能占项目总价的15%,现在不出百里就能"现炒现卖",这账谁都能算明白。就像你在自家厨房做饭,总比去十公里外买半成品强。
但这事真能成?咱们得扒扒底细。去年朔州北新建材投产的4000万平米石膏板生产线,从试产到达标只用22天,这种效率放在建材行业里绝对算"闪电战"。再看牙克石的砌块砖厂,每年能吞掉15万吨工业固废,既环保又省钱。这些现成案例摆着,北三县这波操作明显有备而来。
更关键的是,这波操作藏着"组合拳"。新型建材厂只是冰山一角,今年大厂刚批的6万吨铝合金型材项目,加上北三县正在规划的智能网联汽车配套基地,分明在下一盘大棋。就像玩《文明》游戏,先建伐木场再发展科技树,产业生态链要玩全套。
说到这儿,有人可能要问:这不就是个砖厂吗?能改变啥?咱算笔明白账:按现在建材行情,7万方新型建材够盖30万平米建筑。北三县去年住宅竣工面积才28万平米,这产能直接能包圆全县需求。更别说还能辐射周边,天津武清、北京平谷的工程队怕是要常驻采购。
不过老江湖都懂,政策落地最怕"雷声大雨点小"。但这次动静确实不一样:项目选址紧挨着高铁物流园,运输半径压缩到15分钟;审批流程走的是"绿色通道",比常规缩短40%时间。这些细节往桌面上一摆,可信度立马拉满。
要说影响,最直接的还是就业。建材厂投产至少能带动200个本地岗位,加上运输、安装等配套,保守估计能多出500个工作机会。更深远的是产业链升级,以前搞建筑得从唐山运钢材、天津进水泥,现在本地就能搞定,成本至少降三成。这笔账,开发商和购房者都得偷着乐。
当然,也有人担心产能过剩。但看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架势,北京疏解来的非首都功能,河北承接的产业转移,加上天津的港口优势,整个区域就像个巨型拼图,北三县的建材厂不过是其中关键一块。更何况新型建材主打环保节能,正好踩中"双碳"政策风口,这波红利够吃好些年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北三县这些年没少被吐槽"规划画饼",但这次建材厂落地,就像烧水壶终于冒了热气。虽然还没到"水开"那步,但炉火已旺,锅里的食材也备齐了。接下来就看这锅汤能熬出什么滋味,咱们就等着揭锅盖吧。
"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但第一块砖已经稳稳落地"
"产业协同不是拼积木,而是造模具"
"政策落地的好坏,要看老百姓家门口的工地\
炒股配资首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