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那些掌管亿万资金的专业投资机构,如今竟然被允许把单个项目的钱全部亏光? 这不是开玩笑,而是真实发生的政策转变。 广州开发区、四川、武汉等多地近期出台新规,对种子期和天使期投资项目明确提出最高100%的容亏率。 也就是说,国资背景的创投基金投资早期项目,即使血本无归,只要操作合规,也能免于追责。
这政策背后,其实是对投资世界一个残酷真相的承认: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游戏里,宽容失败才是成功的真正前提。 而这样的理念,何尝不适用于我们每个普通投资者呢?
容忍度正在成为投资世界的新规则
投资市场有个古怪的规律:大部分人牛市赚的钱,总会在熊市还回去。 为什么? 因为缺乏容忍度。 一有波动就恐慌,一见亏损就割肉,最终与收益失之交臂。
国资创投的容错机制告诉我们,专业选手都在主动提高对亏损的容忍度。 他们明白,早期投资中,九败一胜是常态。 那个成功的项目带来的回报,往往能覆盖所有失败项目的损失还有盈余。
这种思维完全颠覆了传统观念。 我们总是被教育要避免犯错,要追求安全。 但投资世界里,过度规避风险反而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。
A股正在变得“不一样”了
说到市场,最近的A股确实有点“叛逆”。 全球市场大跌时,它可能逆势上涨;外部环境动荡,它反而显得更加淡定。 这种独立性背后,是A股市场内在结构的深刻变化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7月,A股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已达46%,社保、险资、公募基金等长线资金成为市场主导力量。 这些“耐心资本”的入场,让市场波动率从2020年的25%降至2025年的12%,显著低于标普500的18%。
同时,政策工具箱也在不断升级。 2024年推出的“1+N”政策框架涵盖70余项制度改革,包括融券业务限制、量化交易规范及减持新规,直接抑制了短期投机行为。
为什么你需要提高投资容忍度?
投资大师们常说,市场短期是投票机,长期是称重机。 但问题是,很多人根本等不到“长期”那一刻。
2025年8月,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震荡。 有人在恐慌中清仓离场,有人却看到了机会。 回顾历史,每一次市场深调都是布局良机,但只有那些有耐心、能容忍波动的人才能抓住。
牛市思维与传统投资思维最大的区别,就在于对估值的容忍度。 创新药、AI硬件等赛道虽然已经涨至过去三年高点,但牛市会打破过去估值边界,轻易卖出优质筹码可能会“卖飞”。
容忍度不是傻持,而是有方法的坚持
提高容忍度不代表盲目持有。 就像国资创投的100%容亏率有条件一样,普通投资者的容忍也需讲究方法。
首先是仓位管理。 容忍度低的投资者应当控制仓位,避免过度参与高风险品种。 建议总仓位不超过50%,并采用金字塔加仓方式控制成本。 而高容忍度投资者则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波动寻找机会。
其次是分散投资。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这是老生常谈却永远有效的策略。 关注科技自立、内需消费及红利股方向,这些领域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。
最后是止损策略。 设置合理的止损点非常重要,但不是机械执行。 个股浮亏8%减半仓,浮亏15%减仓是一个可参考的标准。
市场当前处于什么位置?
2025年9月,A股市场经历调整后,多家券商认为短期调整已接近尾声。 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,美联储降息时点临近,国内政策也将持续呵护资本市场,共同强化了对流动性改善的预期。
从估值角度看,此前偏低的市净率已基本完成修复,后续估值进一步上行动力将主要依赖于流动性的边际变化。 当前万得全A股票指数市盈率位于历史50%分位数下方,估值水平合理偏便宜,其中部分板块的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。
如何测试和提高自己的投资容忍度?
测试容忍度很简单:问问自己,如果持有的股票下跌20%,你会怎么做? 是恐慌性抛售,还是冷静持有甚至加仓?
提高容忍度的方法则包括:做好资金规划,只拿闲钱投资;深入了解所投资的企业,对其基本面有信心;避免每天盯盘,减少短期波动对情绪的干扰;培养长期投资视角,忽略短期市场噪音。
投资者的容忍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高度。 那些能够容忍市场短期波动的人,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。 这不是什么投资秘诀,而是投资世界的基本规律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炒股配资首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